国学心法(1):国学入门集锦

教育 2013-04-19 1348 次浏览 次点赞



这年头到处修行悟道、畅谈国学的人,不过很怀疑从没读过“四书五经”,甚至《开明国语课本》都没见过的人,是怎么国学入门的。本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把我的国学入门小方写给大家分享。

请输入图片描述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词来自日本,原与“西学”相对,在中国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兴盛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今论“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是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体的囊括中华六艺五术的科学、文化与学术。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书、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第二节:国学宝库《四库全书》

国学,贯道器以为一,历沧桑而不朽,经万古而长青。她以华夏历史为根,拓开二十四史,融合五千载文明,自先秦经典、诸子百家,衍生出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心学等多家学问,汇成恢宏的经、史、子、集四部(清·纪昀《四库全书》),组成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其外延更涉及艺术、休闲、娱乐、生活等各个领域。

《四库全书》中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是《四库全书》的主体。“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核心书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中庸》: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
《孟子》: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五经:指(尤其是唐以前)儒家的五圣经,在汉代,始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儒家本有六经,传《乐经》经秦火一炬亡佚。

《周易》是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一篇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春秋》原为鲁国史书,秦代以后失传,现在流行的版本是由《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中拼凑的。

第三节:国学快速入门:《老子》

作为国学快速入门,师者推荐人文学者的阅读途径:老子——论语——通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代作品。

为什么在这里道家哲学被列为国学之首呢?这源于现今诸多学派认为,国学的一切都源于易经和道德经;而孔子将老子所讲的天道和天德总结为“仁”,而且更加细致地应用到人类生活当中, 期望人不要因物欲的迷失,而背离天德,自然随后是《论语》了。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成书于西周,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及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另二书是《黄帝内经》和《山海经》)。《易经》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交替的变化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易经》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但它是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的“天书”,后虽有《易传》解读《易经》,但确实致绝大多数人不易读懂。因此大众阅读“国学的根髓”的起点便落于《老子》了。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第四节:国学的深入:宋明理学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思想自由与教育家涌现的高峰时期,比如先秦诸子百家、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而先秦和宋明时期尤其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是儒家思想汲取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国学入门多为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为首选,而宋代发展起来的众多教育流派则为深入了解国学传承提供丰富资源,最为瞩目的当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由于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理学,人们习惯上多以“宋明理学”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时期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主体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宋明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于:《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这也是宋明理学广泛开展唯心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目标是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朱熹是“二程”理学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日本、朝鲜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第五节:古今理学大家

王阳明

南宋时期理学发展到心学。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程朱理学日趋僵化之际,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促使陆王心学盛于明代中后期,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王阳明提出 “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王阳明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即心学四诀: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蒋中正多次自称为王阳明的信徒,并把台北草山命名为阳明山以示纪念。在日本,岩崎弥太郎(三菱财阀创立者)、涩泽栄一(日本资本主义之父)、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与木户孝允并称“维新三杰”)、稻盛和夫(京瓷创始人)均为门徒,难怪《活法》系列书非常畅销,甚至有“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国际论坛”。

曾国藩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其他三位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曾国藩写过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家书,他的部分家书得到很多读者的青睐,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给自己订下了例行的十二条功课,因此称之为日课十二条,内容如下: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最小而被尊为“圣”的。他撰写的《活法》一书,提出的人生方程式(创造力 = 能力×热情×思维方式),给我们一个新的角度,诠释积极工作对人生成就的巨大推动作用。

稻盛和夫强调,稻盛哲学的根是中国国学,思想渊源来自中国儒学大家王阳明。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则是需要有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
稻盛和夫认为企业最重要的在于三个要素:专业人才、金钱、技术,只要有这三项要素,就有经营。
稻盛和夫建议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

稻盛和夫的主要著作:
《干法》
《稻盛和夫自传》
《人为什么活着》
《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拯救人类的哲学》
《稻盛和夫的哲学》
《企业家成功之道》
《追求成功的热情》
《敬天爱人》
《提高心性,拓展经营》
《愣头青的自传》
《稻盛和夫的应用哲学》
《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活法》
《活法2:稻盛和夫说企业人的”活法” 》
《活法3: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
《活法4:开始你的明心之路》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六项精进》
《阿米巴经营》
《创造高收益 壹》
《创造高收益 贰》
《创造高收益 叁》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经营十二条》

第六节:近现代国学

近代时期的思想教育发展数量庞大,成份空前复杂,既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之士,也有出身于封建士大夫营垒、在维新运动时期实现了自我转变的代表人物;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革命家。

20世纪的上半叶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人才高发期之一,也是国学大师频出的时期之一。二十世纪的那些国学大师,都是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桃李遍天下、学说惠后昆之人。如俞樾的学生章太炎,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台柱——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钱穆、钱钟书、季羡林、南怀瑾。

钱穆(1895-1990),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国学概论》是一本学习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入门读物。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1910-1998,“民国第一才子”)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季羡林(1911-2009)获“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反应了现代大陆学术研究成果。

南怀瑾惯于比对儒、释、道,其著作生动有趣,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对中华传统典籍作了一个重要引导。《国学》代表作有:《论语别裁》(儒)、《老子他说》(道)、《金刚经说什么》(佛)。

From:http://user.qzone.qq.com/7684827/blog/1366306836

👍



本文由 泰丽康健 整理发布,参考 CC-BY-SA 3.0 协议共享,欢迎转载、引用或改编。
感谢您的支持,以让我们共同致力于互联网的商业观点和事业创新!

楼主残忍的关闭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