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丛书

《走向未来》丛书,也称作走向未来全书,是1984年由金观涛和刘青峰主编,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印行的一套丛书。丛书设定要让年轻一代介绍在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与文学的最新发展,包括了外文译作和原创著作。在被短暂列为禁书前,该系列丛书已出版74本。

《走向未来》丛书
《走向未来》丛书

《走向未来》丛书的作者集中了8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解放最前沿的思考。这部丛书是新启蒙运动中国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一套丛书,宗旨是“有助于思想启蒙、推动国人接受普世价值、走向全方位的现代化”,成为80年代“丛书热”的代表,启蒙了一代人。

编委会:主编金观涛,顾问:包遵信、严济慈、杜润生、张黎群、陈一咨、陈翰伯、钟沛璋、侯外庐、钱三强。

《走向未来》丛书概要

丛书的出版时间始于1984年,终于1988年,时间跨度五年。该套丛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个方面,包括了外文译作和原创著作。《走向未来》丛书计划出一百种,到1988年共出书74种。

《走向未来》丛书的作者集中了8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解放最前沿的思考。这套丛书中理论影响最大的是金观涛提出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论,而丛书翻译的《第三次浪潮》、《大趋势》等西方的未来主义著作,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不过在当时一些学者对于“走向未来”这套丛书的路数还是有微词的。

这些学者认为“走向未来”的编委会与当时的官方改革派关系很近,他们想影响政策,老是在和官方辩论,所以他们讨论的语言老是半官方语言,而且由于便重现实功用和普及性,丛书后来逐渐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也影响了它的影响力,但是无可否认是“走向未来”曾经代表了当时中国,思想解放最前沿的思考,也许是一种宿命,在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金观涛夫妇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从事学术交流,留居香港。风靡八十年代的“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也于同年解散了。

《走向未来》丛书书目

1984年出版:

《人的发现》(副标题: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李平晔著
《增长的极限》(副标题: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 李宝恒译
《激动人心的年代》(副标题: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历史考察的哲学探讨)李醒民著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道·霍夫斯塔特(Douglas Hofstadter)著 乐秀成编译
《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根据F.卡普拉(en:Fritjof Capra)的《物理学之道》(The Tao of Physics)编译,灌耕编译
《现实与选择》(副标题:现代中国工业的结构与体制) 朱嘉明、吕政著
《经济控制论》何维凌、邓英淘编
《探险与世界》于有彬编著
《看不见的手》(副标题:微观经济学) 杨君昌编
《语言学与现代科学》陈明远编著
《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副标题: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探索) 金观涛著
《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副标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刘青峰著

1985年出版:

《人的现代化》(副标题:心理·思想·态度·行为)[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等著 殷陆君编译
《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副标题:张元济传) 汪家熔编著
《没有极限的增长》朱利安·林肯·西蒙原著 黄江南、朱嘉明编译
《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金观涛、唐若昕著
《在国际舞台上》(副标题: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学浅论)陈汉文编著
《昨天今天明天》(副标题:新技术革命与国际私法)邓正来编著
《摇篮与墓地》(副标题:严复的思想和道路) 陈越光、陈小雅着
《择优分配原理》(副标题: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 茅于轼著
《第三次数学危机》胡作立着
《凯恩斯革命》(副标题:宏观经济学)杨君昌编著
《艺术魅力的探寻》林兴宅编著
《西方文官系统》杨伯揆、陈子明、陈兆刚、李盛平、缪晓非著
《动态经济系统的调节与演化》 邓英淘、何维凌编著
《新的综合》(副标题:社会生物学)[美]爱德华.奥尔本.威尔逊著 阳河清编译

1986年出版:

《富饶的贫困》(副标题:中国落后地区的经济考察)王小强、白南风著
《定量社会学》 (德)哈格著 郭治安、姜璐、沈小峰编译
《儒家文化的困境》(副标题: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萧功秦著
《系统思想》[美]小拉尔夫·弗·迈尔斯主编 杨志信、葛明浩译
《日本为什么“成功”》(Why has Japan 'succeeded'? 副标题:西方的技术和日本的民族精神) [日]森岛通夫(Michio Morishima)著 胡国成译
《悲壮的衰落》(副标题:古埃及社会的兴亡) 金观涛、王军衔著
《弗洛伊德著作选》 [奥]弗洛伊德著 约翰·克里曼编 贺明明译
《西方的丑学》(副标题:感性的多元取向) 刘东著
《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美]R.K.默顿(Robert King Merton)著 范岱年、吴忠、蒋效东译
《画布上的创造》戴士和著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美]约瑟夫·阿·勒文森(Joseph R. Levenson)著 刘伟、刘丽、姜铁军译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Maximilian Carl Emil Weber)著 黄晓京、彭强译
《信息革命的技术源流》宋德生著
《增长、短缺与效率》(副标题: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宏观动态模型)[匈]亚诺什·科尔奈(János Kornai)著 崔之元、钱铭今译

1987年出版:

《走向现代国家之路》 钱乘旦、陈意新著
《竞争中的合作》(副标题:西方国际经济学导论) 陈汉文编著
《计量历史学》[苏]科瓦尔琴科主编 闻一、肖吟译
《哲学的还原》麦克斯韦·约翰·查尔斯沃斯著 田晓春译
《凯恩斯理论与中国经济》林一知著
《人的创世纪》张猛、顾昕、张继宗编著
《社会研究方法》[美]艾尔·巴比(Earl Robert Babbie)著 李银河译
《发展社会学》胡格·韦尔特著 白桦、丁一凡编译
《上帝怎样掷骰子》陈克艰著
《空寂的神殿》谢选骏著
《震撼心灵的古旋律》郑凡著
《以权利制约权利》朱光磊著
《整体的哲学》金观涛著
《人体文化》谢长、葛岩著
《人心中的历史》刘昶著
《探询新的模式》罗首初、万解秋著
《发展的主题》周其仁、杜鹰、邱继成著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美]K.J.阿罗(Kenneth J Arrow)著 陈志武、崔之元译
《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英]查·帕·斯诺著 陈恒六、刘岳译
《马克斯·韦伯》[英]弗兰克·帕金著 刘东谢、维和译

1988年出版

《波兰危机》王逸舟著
《人的哲学》金观涛著
《四朝政治风云》怀效锋著
《现代化的动力》[美]C.E.布莱克著 段小光译
《信念的活史:文身世界》徐一青、张鹤仙著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社会角色》约瑟夫·本-戴维著 赵佳苓译
《平等与效率》[美]阿瑟.奥肯(Arthur Melvin Okun)著 王忠民、黄清译
《伦理思想的突破》韦政通著
《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荷]C.A.范坡伊森著
《人口,中国的悬剑》何清涟著
《理性主义》陈宣良著
《卖桔者言》张五常著
《第一个工业化社会》钱乘旦著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叶舒宪著

金观涛

金观涛(1947年-),浙江学者,作家与社会评论家。1989年前和与妻子刘青峰发表包括《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等作品、主编《走向未来》丛书,1989年后离开中国前往香港,发起并主编二十一世纪双月刊,成为知识分子辩论的主要杂志之一。

金观涛
金观涛

1980年代有所谓“青年四大导师”或称“四大启蒙导师”,金观涛和方励之、温元凯、李泽厚并列。1989年2月,金观涛夫妇联同北京知识界共33人致函邓小平,促其释放魏京生等政治犯,并于八九民运期间公开肯定民运。六四事件后金观涛被北京市长陈希同点名批判。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将金观涛列入1989年中国民运“被点名23名知识分子”。

金观涛的“超稳定结构”学说

在《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走向未来》丛书中为《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副标题:对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探索))一书中,金观涛认为,中国在战国时期后期,形成绝对君主制,之后进入超稳定结构,这个结构持续到清朝末年为止。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金观涛将控制论和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国历史研究,主张传统中国,因农民经济、官僚政体和儒家思想三个子系统紧密结合,发展出一种超稳定结构。此结构发出一种自我纠正机制来维持其结构,不允许各别的三个子系统在其正常功能发生偏差。正因为如此,传统中国社会是稳定、停滞及长久不变的。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
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英语: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1945年2月15日-),中文名侯世达,美国学者、作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意识、类比、艺术创造、文学翻译以及数学和物理学探索。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及《GEB——一条永恒的金带》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侯世达因其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获得普立兹奖(非小说类别)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科学类别)。在商务印书馆《新商务系列之发现规则7: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中,作者段永朝称《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长期位列其推荐书单的第一位(他当年读的是“走向未来”丛书的一个简本《GEB——一条永恒的金带》,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在《新商务系列之发现规则7: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中译为道格拉斯·理查·霍夫斯塔特)。段永朝,《新商务系列之发现规则7: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商务印书馆,2014年10月,第225页。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是一本赢得普立兹奖的书。它是侯世达的著作,由Basic Books出版社在1979年出版的。这本书的二十周年版本在1999年发行,而且由侯世达加上新的前言。《集异璧之大成》(ISBN 7-100-01323-2)是商务印书馆在1996年出版的根据1995年英文版翻译的中文版。本书的英文副标题意译为“一条永恒的金带”,其首字母与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三人的英文名字首字母GEB相同,而商务印书馆中文译本的副标题中的“集异璧”则与GEB谐音。 本书一共有两篇,上篇译为“集异壁 GEB”,下篇译为“异集壁 EGB”。 本书主要讲述了逻辑学家哥德尔,艺术家埃舍尔,和作曲家巴赫的创造性的成就怎样交织在一起。正如作者所说:“我认识到,哥德尔、埃舍尔和巴赫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样相同的本质。我尝试重现这种本质而写出这本书。”

此书在深层次上并非研究这三个人。那只不过是其中一条路通往该书中心主题——侯世达在序言指出:“到底文字和思想是否依从俱形式的规则?这正是此书的中心问题。”(Do words and thoughts follow formal rules, or do they not? That problem is the problem of this book.)

👍



本文由 泰丽康健 整理发布,参考 CC-BY-SA 3.0 协议共享,欢迎转载、引用或改编。
感谢您的支持,以让我们共同致力于互联网的商业观点和事业创新!

还不快抢沙发

添加新评论